当前位置:大侠文学>其他类型>中华世纪谈> 72,焚百家书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72,焚百家书(1 / 1)

大侠文学,dx34.com

如果您还没有登录请点击:【登录】,如果您还不是本站会员请点击:【注册】成为本站会员!

公元前221年——前213年 秦统一度量衡、货币。击匈奴,筑长城。始皇焚百家书。

秦始皇统一了文字,但没提过统一语言,似乎各地没有方言一说,都说普通话,用不着统一。其实不然。方言是肯定有的。但是普通话也是有的。夏商的普通话以河南方言为基础。周朝的普通话以陕西话为基础,被称为周语秦腔。秦国也是在陕西立国,普通话也就没必要改了。

当时的普通话叫雅言。学校都会教学生们雅言发音,就像现代的方言地区学校也都用普通话授课一样。学生毕业后基本都能说普通话,去各地留学、求职都不会有什么问题。

度量衡和货币也统一了。各地都使用统一的尺寸、升斗、斤两的标准,做买做卖方便多了。统一了货币就不用再刀币、铲币、蚁鼻钱、环币来回兑换了。

战国期间,各国使用不同的货币,例如三晋魏赵韩的铜币形似铲子,齐燕的铜币形似砍刀,楚国的铜币形似鬼脸,秦国的铜币形似垫圈。各国之间进行贸易的时候总是牵扯到一个货币兑换问题,或者叫边贸结算。

统一货币以后这个麻烦没有了,大家都使用统一的内方外圆的新铜币。这种铜币就是大家所熟知的孔方兄。

秦始皇还统一规定了车辆的宽度与道路的宽度,方便各地的车子通行。同时组织人力修“驰道”,也就是现在所说的国道,把六国都串联起来。

修驰道可是一个大工程,劈山开路,遇水搭桥。全国各地百姓都被动员起来。

驰道修好后,秦始皇开始巡游六国。巡游有视察的意思也有向六国百姓炫耀兵威的意思。皇帝出巡肯定不是自己一个人带几个随从就走了,是要有大批精锐军队随行保护。秦始皇向六国展示秦军的强大,警告不愿臣服秦国的百姓放弃抵抗,不要奢望复辟,更不要奢望能够打败秦国。

秦始皇还模仿大禹去泰山封禅,宣示自己是受命于天的真命天子。

据说大禹曾经“封泰山,禅会稽”会盟诸侯称王天下。封是祭天。禅是祭地。

秦始皇在泰山之顶祭天,在泰山之脚祭地,向天神地祇汇报自己的统一之功并且树立石碑向世人宣传自己的功绩。

始皇帝开了泰山封禅的头,此后封禅泰山便成了后世皇帝所向往的事情。

秦始皇东巡一直到东海。在那里,很多术士上书秦始皇,说海上有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山上有神仙,神仙有长生不老药。其中一个术士叫徐福。

徐福是鬼谷子的关门弟子,学习辟谷、气功、修仙之法。辟谷就是不食五谷。人吃五谷杂粮,没有不生病的。所以像徐福之类修仙之人就研习“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之法,用现在的说法就是喝西北风。徐福这类人被称为术士,主攻长生不老。

秦始皇信以为真,让徐福去找仙山和神仙,给他搞长生不老药。

徐福带着三千童男童女东渡日本去找不死药。之所以去日本是因为日本是传说中仙山的所在地。其实哪有什么仙山,不过是海市蜃楼现象。当时人们对海市蜃楼现象不理解,以为是仙境。有人在东海见到了海市蜃楼就以为东海有仙山,认为仙山上面的野果可以让人长生不老。

徐福驾船出海去找仙山,结果肉包子打狗一去不返。

有人说他没找到长生不老药,所以不敢回来留在了日本。也有人说他找着了传说中的不死药,结果一看原来是野生猕猴桃。这玩意陕西多的是,拿回去当长生不老药献给秦始皇,秦始皇非把他当猕猴桃吃了不可。徐福因此留在日本不敢回去。

甭管找着没找着,徐福大概是留在日本定居了。传说徐福后来成为日本第一任天皇。日本史料记载的天皇东征的时间、地点,和徐福登陆的时间、地点都能对得上。并且考古发现,日本人的平均身高在徐福登陆后长了5厘米,怀疑是徐福带的三千童男童女和当地人通婚的结果。

长了5厘米还那么矬,可以想象以前的小日本该有多么小。

秦始皇回京的时候绕道江南视察了一圈,途径河南时险遭刺杀。韩国贵族张良为报亡国之恨,请了一个大力士伏击秦始皇。秦始皇的车队从阳武县(河南新乡原阳县)经过时,大力士向秦始皇的座驾抛过去一个铁锤。结果铁锤砸中了秦始皇的副车。秦始皇下令大搜捕,但没能抓住张良。

张良后来成了汉高祖刘邦的谋士,辅佐刘邦灭了秦国,也算为韩国报了亡国之恨。

秦始皇东巡南巡回来后又去北巡。术士卢生告诉他,天降谶语“亡秦者胡也”。秦始皇想当然地认为胡人是“亡秦者”,于是派大将蒙恬率兵30万去战匈奴。

蒙恬率军击败匈奴,收复了数十个县。但是匈奴就像轰不走的苍蝇,你来他就跑,你走他又回。游牧民族居无定所,想抓到他们非常困难。于是蒙恬建议修长城把匈奴挡在国门之外。

秦始皇同意,下令动员全国之力修长城。他把原来秦国、赵国、燕国的北方长城连为一体,“起临洮属之辽东,城堑万余里”。

据考证,中国历史上有三条超万里的长城,包括秦长城、汉长城和明长城。秦、汉长城早已是断垣残基,现存比较完整的是明长城。人们熟知的八达岭、居庸关、山海关等都是明长城。

秦朝的万里长城只是把已有长城连接起来。但是即便如此,这仍是一个浩大的工程,动用了百万劳动力,相当于全国人口的二十分之一。百万人苦干四年修成了万里长城,期间累死了不少人,有“尸骸相支柱”一说,形容长城是用人的尸骨垒成的。

后人为了控诉秦始皇的暴行,把“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安到了秦始皇的头上。其实那是春秋时期的故事。孟姜女果真能哭塌长城也应该是哭塌齐国的长城。秦始皇修长城的时候,孟姜女已经死了三百年了。据说孟姜女是“长歌当哭”的鼻祖,通俗地讲就是“哭丧歌”的鼻祖。人们把“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张冠李戴到秦始皇的头上是想借这个故事表达对秦始皇的痛恨。

公元前213年,秦始皇大宴群臣。在宴会上,儒生淳于越借敬酒的机会劝说秦始皇效法古人。他批评秦始皇不搞分封却标新立异搞什么郡县制,国运不会长久。做事不吸取古人经验而能成功的,我从来没听说过。

秦始皇非常不爽,但是他没有当场发作而是“下其意”,让群臣去讨论。

和颜悦色的宴会于是变成了冷颜厉色的辩论会。法、儒两派展开论战。

以丞相李斯为代表的法家对儒家大加驳斥,批评他们厚古薄今,非议时政,惑乱人心,造谣诽谤。李斯上纲上线,把辩论会又变为批斗会,把学术争论上升到路线斗争。

李斯建议:除《秦记》以外的列国史记全烧掉。除了皇家图书馆,私人收藏的《诗经》、《尚书》以及百家言论全部交给**烧掉。敢于私下讨论《诗经》、《尚书》的处死。敢于厚古薄今、借古讽今的灭族。只有医药、占卜、种树的书可以保留。

秦始皇“可其议”。

随即,一场如“破四旧”一般的焚书运动全面铺开。百家杂学被付之一炬。

儒法之争把百家也卷了进去。

李斯以“与时俱进”批驳儒生“泥古不化”是没有问题的,但他因此提议焚百家之书就实在是过分了。

李斯所学的“帝王之术”就是他的老师荀子总结诸子百家所长归纳而来。没有诸子百家也就没有“帝王之术”。并且荀子本人就是出身于儒家。

不过李斯对荀子的“帝王之术”加以改造,更加倾向于法家。因为秦始皇喜欢法家。“帝王之术”必须投帝王之所好。帝王不喜欢你,你有什么治国治民的良策都白搭。

“帝王之术”的核心是术,也就是权术,进一步说就是帮助帝王能更好地统治臣民的手腕。

李斯针对朝廷出现不和谐的声音推荐给秦始皇的“术”就是统一思想,以杀头甚至灭族强行要求臣民按照帝王所好考虑问题,保证帝王的想法能够迅速贯彻实施下去。

大家如果都能遵照帝王的角度来考虑问题肯定会少了很多政见不同者。帝王号令在贯彻实施过程中会也少了很多干扰。秦始皇自然对统一思想非常欢迎。

春秋战国时期,儒家、道家、法家、墨家……百家争鸣,孔子、老子、墨子、韩非子……百花齐放。治国安民也各有各的主张。法家主张依法而治。儒家主张仁德之治。道家主张无为而治。墨家主张律已而治。就像家大人管孩子各有各法。有人主张说服教育。有人主张不打不成器。“打是亲,骂是爱,实在不行用脚踹”。

法家就主张“用脚踹”,简单实用,立竿见影。

秦始皇欣赏法家,因此为法家撑腰压制其他不同政见者。

从此,百家争鸣变成一言堂。百花齐放变成一支独秀。

dx94.com 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