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侠文学>其他类型>中华世纪谈> 135,灵帝托孤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135,灵帝托孤(1 / 1)

大侠文学,dx34.com

如果您还没有登录请点击:【登录】,如果您还不是本站会员请点击:【注册】成为本站会员!

公元185年——189年 灵帝卒。幼帝继位,何太后临朝。宦官蹇硕谋除外戚何进未遂,挑起内讧。

黄巾军终于被镇压下去了。但是大规模的战乱加重了百姓负担。在灾害和战乱双重打击下,更多的百姓纷纷揭竿而起。“自张角之乱,所在盗贼并起……不可胜数,大者二三万,小者六七千人。”西北的羌人也趁火打劫再次发动叛乱。

不过汉灵帝并不担心。他上台来一直民变不断,习惯了。只要不发生危及江山的大规模民变,他懒得操心,交给地方围剿也就是了,自己继续缩回深宫享乐。

汉灵帝有处宫殿遭受火灾。他下令每亩耕地加税十钱,供他翻修宫殿。他要修得比原来更好。各州都被分派了任务,向新宫提供木材、石料等建筑材料。大臣劝他不要这么做。现在不是加税的时候,是减税的时候。这种时候还这么挥霍是要亡国的。汉灵帝大怒,将其罢官赶走。大臣劝他不要这么做。现在不是加税的时候,是减税的时候。这种时候还这么挥霍是要亡国的。汉灵帝大怒,将其罢官赶走。

羌人说服边将韩遂、边章一同造反,推举韩遂为帅,率领数万骑兵杀入三辅(陕西中部地区)。他们打出诛杀宦官的旗号,得到广泛的响应,兵力很快扩张到十几万。

汉灵帝感受到威胁派兵去剿。皇甫嵩过去没能取胜,又派张温去。张温是司空,代理车骑将军。汉灵帝把董卓、孙坚等战将都划归张温麾下,让张温率兵十几万再战韩遂。

孙坚当时是朱隽的手下,在宛城一战打出名气。张温把他借调过来协助自己指挥作战。

张温率军西进,跟韩遂交战,有胜有负打成僵持。

鲜卑趁汉军主力西进袭扰幽州、并州。长沙也发生叛乱。汉灵帝只得把张温调回迎战鲜卑。张温派孙坚去长沙平乱。西北只留下董卓抵挡韩遂。韩遂趁机反攻陇西。陇西太守李相如、凉州司马马腾响应韩遂加入叛军。韩遂声势更盛,率兵又杀回三辅。

鉴于各地兵祸加剧,太常(负责宗庙祭祀的礼官)刘焉建立设立州牧(州长)。

东汉当时没有州牧,每州就设一个刺史(监察长),监督州内各郡太守(市长)的工作。刺史只有监督权没有指挥权。如果出现匪患,出在那个郡,哪个郡的太守负责剿匪,跟刺史没关系。现在变乱太多,规模太大,太守已经力不从心。刘焉建议设置州牧统一指挥全州的军队。州牧相当于军区司令,可以调集、调配各郡军队对付变民。刘焉毛遂自荐担任益州牧。

汉灵帝同意,任命刘焉为益州牧,同时任命太仆(后勤部长)黄琬为豫州牧,宗正(管理皇室宗亲的官)刘虞为幽州牧。

以前不设州牧也是担心出现军阀,所以把兵权分散到各个郡。现在设置了州牧,兵权统一到了州牧手里,军阀不可避免地出现了。

同时,汉灵帝决定扩招禁军,也就是中央直属部队。如果发生连州牧都没办法对付的民变,汉灵帝将派禁军助战。

汉灵帝新组建了一支禁军,称西园军。西园军实行募兵制。汉灵帝要把禁军变成由职业军人组成的常备军。

募兵起源于战国时期吴起的“武卒”。吴起最先招募、训练“武卒”,使军队素质大幅度提高。以前征兵都是征义务兵,强迫百姓每家出一人服兵役,打完仗解散回家。吴起搞募兵,让大家自愿报名,管吃管住发工资。“武卒”以当兵为终身职业,有仗打仗,没仗训练,但打不打仗都有工资发。因为训练充分,职业兵比义务兵战斗力强。

但是募兵太花钱了。在吴起之后,募兵并没有流行起来。大家还是喜欢临时征兵,大仗多征,小仗少征,没事不征。义务兵相对职业兵来说能省很多钱。

后来光武帝刘秀在河北起兵,手里没有军队。有人建议他募兵,竖起招兵旗,自有吃粮人。刘秀依言募兵,果然招募了几十万兵。但是他手里并没有钱,他向募兵许诺打下城池允许你们随便抢。这比给死工资更具诱惑力。所以刘秀很快拿下河北,后来做了皇帝。

不过打下天下后,刘秀开始厌战,也就不再募兵。后世皇帝除非急需用兵也不再募兵,还是以征兵为主。

到了汉灵帝这不募兵不行了。内忧外患,兵不敷用,必须通过募兵扩编军队。

西园军成立后,汉灵帝设置了八个校尉指挥。这八个校尉包括蹇[jiǎn]硕、袁绍、曹操等人。蹇硕是上军校尉,也就是西园军司令。

蹇硕是汉灵帝身边的宦官,深得汉灵帝的信任。汉灵帝信任宦官超过外戚。大将军何进的地位都在蹇硕之下。

军队扩编后,汉灵帝派皇甫嵩领兵四万前去西北平乱。董卓归入皇甫嵩麾下。

当时叛军正在围攻陈仓。董卓建议去救陈仓。皇甫嵩说不急,等大家打累了再说。叛军久攻不下,撤兵而走。皇甫嵩挥师急进。董卓说穷寇莫追。皇甫嵩说他们疲惫不堪士气低落,正是打击他们时候。汉军追上去,斩首万余,取得大胜。韩遂叛军的气焰被打了下去。

刘虞到了幽州,派人去跟鲜卑人讲和,晓以利害,厚加赏赐。鲜卑人撤兵而走。

外部威胁消除,汉灵帝认为又可以松口气了。汉灵帝回到后宫继续享乐,督促手下抓紧施工,要求使用最好的建筑材料修一座最漂亮的宫殿。

好不容易宫殿修好了,汉灵帝也死了。

公元189年,纵欲过度的灵帝去了极乐世界。

汉灵帝留下俩儿子。大儿子刘辨14岁,是何皇后所生。二儿子刘协9岁,是嫔妃王美人所生。汉灵帝生前嫌刘辨说话办事没个正形,想立刘协为太子。可是刘辨不但是长子还是嫡子,废长立幼、废嫡立庶肯定会遭到大臣们的反对。犹豫不决中,汉灵帝得了急病死了。他临死时把刘协托付给了蹇硕。

史书语焉不详,没有说汉灵帝具体要蹇硕做什么。有说法汉灵帝要蹇硕拥立刘协为帝。但是没有任何史料支持这个说法。汉灵帝也不太可能把一件他自己都办不到的事交给一个宦官去办。让蹇硕凭借兵权强行立刘协为帝吗?那何进也有兵权,各地州牧也有兵权,这样做肯定会发生内战。到头来,蹇硕会死得很惨,同时也连累刘协死得很惨。汉灵帝不会那么傻。再说汉灵帝想立刘协为帝,你至少要留一道诏书吧?诏书加上蹇硕的兵权保证,拥立刘协才变得可能。但史书从始至终没提过遗旨。并且从大家对董卓废刘辩立刘协的反应来看,肯定是没有这样的诏书,所以大家才认为董卓非法,才有了十八路诸侯讨董卓。

如果汉灵帝没让蹇硕立刘协,会让他干什么呢?很可能是让他以兵权为刘协撑腰,别让别人欺负他。这个蹇硕或许还能办到。关键时刻帮刘协说句话呗。

总而言之,汉灵帝没让蹇硕立刘协为帝。但是蹇硕出于私心的考虑要立刘协杀何进,这才导致天下大乱。

蹇硕接受了汉灵帝的临终嘱托后计划先杀掉何进然后立刘协为帝。这样做可以一箭双雕,既成全了汉灵帝的心愿,又保证了自己的荣华富贵。凭借拥立之功,蹇硕将来封侯专权都不在话下。

如果让刘辩为帝就无法阻止何进凭借外戚身份崛起。刘辩是何进的外甥,垂帘听政的太后是何进的妹妹,何进没理由不受到重用。而何进崛起就意味着宦官失势。

并且何进是士人出身,一向跟士人官员走得很近,对宦官专权深恶痛绝。何进一旦崛起对宦官是非常不利的。

要阻止何进崛起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剥夺何进外戚的身份。不立刘辩立刘协,这样何进就失去了外戚的身份。而刘协的生母王美人被何太后毒死了,宦官也不用担心会出现新的外戚。

但是何进手握兵权不会放任这种事情发生。前面说到过,蹇硕强立刘协几乎没有成功的希望。宫里有何太后掌权,宫外有何进掌兵,怎么可能让刘辩丢了皇位。

蹇硕如果想要计划成功最好的办法就是杀了何进。何进死了,兵权没了,太后失去了依靠只能任由宦官摆布。

蹇硕说干就干,以太后的名义骗何进进宫,打算在宫内将何进一刀咔嚓。

要么说宦官又阴又狠呢。

何进听说太后召见不疑有他,立即起身入宫。刚到宫门,前来迎接何进的人暗中给他递了一个眼色。何进马上心领神会,扭头就跑,一溜烟跑回家,调兵保护自己,闭门不出,连汉灵帝的葬礼都不参加。

蹇硕政变未遂。刘辩顺利登基。因其年幼,由何太后临朝听政。何进主持尚书事务,协助太后。蹇硕的计划完全落空。

dx94.com 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