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大侠文学>穿越历史>人在汉末,种田起家> 第210章 三件琐事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10章 三件琐事(1 / 1)

大侠文学,dx34.com

如果您还没有登录请点击:【登录】,如果您还不是本站会员请点击:【注册】成为本站会员!

“正月之旦,是谓正日,躬率妻孥,洁祀祖祢。前期三日,家长及执事,皆致齐焉。及祀日,进酒降神。毕,乃室家尊卑,无大无小,以次列于先祖之前;子、妇、孙、曾,各上椒酒于其家长,称觞举寿,欣欣如也。谒贺君、师、故将、宗人父兄、父友、友亲、乡党耆老。”送走这群小伙伴之后,吴咏又被吴氏祖地的人请去,祭拜祖先。

喝完花椒酒,又在祖地吃完午饭,等他再次回到吴家时,已经到了下午时分。

为了深入了解这时的习俗,吴咏又将家中的藏书《四民月令》,翻出来查看。

“也就是说,一月份基本上就没有什么节日了。”吴咏向身边的何莲跟成昭说道:“一月对于时下的百姓来说,将会是一个非常平淡的月份。”何莲白了他一眼,反问道:“那你想要什么节日?”

“当然是正月十五元宵节啊!”吴咏不假思索地回道。

“元宵节是什么节日?”何莲疑惑问道。接着,她又开口说道:“正月十五乃是朝廷祭祀太一神的日子,与普通百姓关系不大。”吴咏一愣,随即笑道:“元宵节当然是吃元宵的日子,既然时下没有元宵节一说,那今日晚饭,咱们便吃元宵吧。”

“好啊!”成昭听到吃,立刻举手赞成。她对于吴咏的那些匪夷所思的想法早已见怪不怪,反正有好吃的,比其他什么都重要。

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正月十五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

根据道教\"三元\"的说法,正月十五又称为\"上元节\"。其实元宵节习俗的形成有一个较长的过程,根源于民间开灯祈福习俗。

传说元宵节是汉文帝时为纪念\"平吕\"而设。汉高祖刘邦死后,吕后之子刘盈登基为汉惠帝。

汉惠帝病死后吕后独揽朝政把刘氏天下变成了吕氏天下,朝中老臣、刘氏宗室深感愤慨,但都惧怕吕后残暴而敢怒不敢言。

吕后病死后,诸吕惶惶不安害怕遭到伤害和排挤。于是,在上将军吕禄家中秘密集结,共谋作乱之事,以便彻底夺取刘氏江山。

此事传至刘氏宗室齐王刘襄耳中,刘襄为保刘氏江山,决定起兵讨伐诸吕随后与开国老臣周勃、陈平取得联系,设计解除了吕禄,\"诸吕之乱\"终于被彻底平定。

平乱之后,众臣拥立刘邦的第四个儿子刘恒登基,称汉文帝。文帝深感太平盛世来之不易,便把平息\"诸吕之乱\"的正月十五,定为与民同乐日,京城里家家张灯结彩,以示庆祝。

从此,正月十五便成了一个普天同庆的民间节日--\"闹元宵\"。

汉武帝时,\"太一神\"的祭祀活动定在正月十五。。据说司马迁创建\"太初历\"时,就已将元宵节确定为重大节日。

东汉时期,随着佛教文化的传入,对于形成元宵节习俗也有着重要的推动意义。

汉明帝永平年间,汉明帝为了弘扬佛法,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宫中和寺院\"燃灯表佛\"。

因此正月十五夜燃灯的习俗随着佛教文化影响的扩大,后来道教文化的加入逐渐在中国扩展开来。

直至南北朝时,梁武帝笃信佛教,其宫中正月十五大张灯火,元宵张灯渐成风气。

唐朝时,中外文化交流更为密切,佛教大兴,仕官百姓普遍在正月十五这一天\"燃灯供佛\",佛家灯火于是遍布民间。

从唐代起,元宵张灯即成为法定之事。这就是后世元宵节的由来,但此时民间还未形成元宵节一说,不过这并不妨碍吴家今天吃元宵。

家里就有现成的糯米粉,于是吴咏又开始带领家人一起搓元宵。

“这元宵好好吃啊!”何花不愧是吃货,吃得满嘴都是芝麻馅泥,还不忘夸赞一句。

吴咏担心她像上次吃饺子一样,大吃特吃,便提醒道:“元宵属于黏性食物,可不能多吃,容易导致胃胀、腹泻等症状。”

“那好吧,我再吃一个,就不吃了。”何花恋恋不舍地说道。见她如此听话,吴咏不禁笑道:“元宵不能当主食吃,一会让阿母再下些饺子吃。”

“好呢!”众人一致同意。吃完晚饭之后,一家人又跟往常一样,聚在一起聊着家常。

之后,郭氏服侍祖母睡下,何莲成昭两女则是跟着吴咏来到他的书房中。

下午的时候,吴咏只翻看一半的《四民月令》,剩余的部分,他想一鼓作气看完。

正好有何莲这个才女在身边,可以为他解惑。于是三人说说笑笑,直到深夜,吴咏才放下书籍,惊叹道:“没想到这时,连个像样的节日都没有,百姓的生活真是单调乏味呢。”

“你可真敢说!”何莲白了他一眼,接着说道:“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祀有执膰,戎有受脤,神之大节也。那些花里胡哨的节日于百姓而言,又有什么好处呢?”吴咏想想也是,后世那些巧立名目的节日,说是前后拆借周末的时间,却把人们的工作调得七零八落,把休假变成负担。

甚至对于普通人而言,这些节假日完全就是虚设。他们为了生活,不得不在节假日努力工作,就是为了比平时多些的薪资。

相对于后世人而言,时下的百姓可是要纯粹多了。他们在百忙之中,献上自己的拥有的最好祭品,祭祀祖先和神明,祈求风调雨顺,家人安康。

想着这些有的没的,一番洗漱之后,吴咏三人今晚又挤在一张床上睡下。

本来对于这样的异常相处,何莲是十分害羞的,但一想到吴咏过几日便要去洛阳了,也不知何时再见一面,就抛却了矜持。

何况三人年纪都小,也仅仅只是睡在一起,倒也不会发生令人面红耳赤的事情来。

初二日,吴咏又找来鄢展,带着母亲跟何叶何花三人去母族舅父那边走亲戚。

因为下午还有事情做,这次吴咏并没有在舅父家多待,只是吃完简单的午饭,便匆匆赶回复望里。

之后,将母亲和妹妹三人送回家,他便随着鄢展来到伏牛山十二寨中。

寨民们听到仙君吴咏来了,纷纷冲出家门,里三层外三层将吴咏包围起来。

“仙君,您怎么来了,可是有事吩咐,您放心,不论是刀山火海,只要您一句话,我们眼睛都不会眨一下。”围观众人急忙附和道:“对,只要仙君吩咐,万死不辞!”他们以前都是流民,得益于吴咏的奇思妙想,才能在短短一年,在这里扎根下来,因此对于吴咏,他们是打心里感激。

这些人中除了最开始的一批人,其余人都是第一次见到吴咏的真面目,看着头戴通天冠,服黑色深衣,腰佩绶带,足蹬丝履,在一众来人的包围下,仿佛鹤立鸡群的吴咏,众人纷纷感慨道:“今日见了仙君了,方知仙人是何等模样!”看着乌泱泱的一片人头,吴咏一愣,然后拱手笑道:“诸位勿要多想,小子这次来,是来给诸位拜年的,诸位叔伯兄弟、姑嫂姊妹新年好啊!”众人一听是这事,顿时垂头丧气起来,他们现在是真心想为吴咏做些什么。

这时杨冀站出来,说道:“大家都散了吧,该干嘛干嘛去。别都围在这里,弄得仙君也不自在。”话音一落,很多人就陆续走开了,最后吴咏身边只剩下十二人,正是伏牛山十二寨的寨主。

吴咏见围着他的众人离开了,这才松口气,转身对十二人拜道:“诸位,新年好,吴咏在此给诸位拜年来啦!”杨冀急忙上前将他扶起,苦笑道:“仙君对我等有活命之恩,今日行如此大礼,可是折煞我等了!”

“诸位去年的守护之恩,当得起吴咏一拜!”吴咏正色道。杨冀摆手道:“都是我等应该做的,仙君如此做法,就是将我等看做外人了!”说着,众人便拥着吴咏,来到宴客厅。

众人将吴咏安排在首座上,杨冀便开口问道:“仙君此次来,可是有什么要安排我等的?”

“是有几件事,需要你们协助一下。”吴咏跟他们也没客气。通过这一年来的接触,吴咏也认可了他们的忠心。

去年那些甜菜和棉花,杨冀等人可是一点都没给自己留下,除了少量给吴家祖母送去,余下的几乎都送到洛阳给吴咏用了。

要知道这些物品可是极为稀少的,但凡有一点私心,也不会做到如此地步。

接下来,吴咏将几件事情都一一说明。第一件事便是让寨民们协助复望里的乡亲,将甜菜和棉花的种植尽量扩大种植。

第二件事是让杨冀选派一些种植好手,去边关指导移民种植棉花和甜菜。

第三件事是将一叠纸稿交给杨冀,这些都是他关于舟山群岛的规划。年前的时候,他得知海货的价格,便盯上了这块肥肉,如今的舟山群岛应该还是无人开发状态,正适合杨冀等人操作。

对于前两件事,杨冀等人还是有些理解。可是第三件事,却有些莫名其妙。

“仙君这是何意?海上风险极大,倒是有些得不偿失。”吴咏当然不能说自己想多吃些海货,只能一副悲天悯人的口气,说道:“我观百姓生活极为匮乏,许多家庭一辈子都没吃过海货,着实有些可悲。”说完,他又道:“我让你们弄这些海货的目的,还有一个,便是利用咸鱼,让百姓对于食盐的需求少些。”

“我等愿为仙君的理想赴死!”众人听后,大受感动。他们以前也是普通百姓人家,自然知道食盐的重要性。

可是这些必用之物都被世家大族垄断经营,他们也是没办法。如今有了吴咏这个方法,说不得又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大事。

之后,众人又仔细询问了相关事项,吴咏都一一回答。最后更是留下来吃了晚饭才回去。

“吃饭啦”随着厨娘一声脆脆的招呼,一盘盘丰盛的美味菜肴被端了上来。

“来来来,大家举觞共饮”吴咏举着酒樽道:“祝我们今年生活更加美好”

“祝仙君长命百岁。”杨冀举杯道,其余人也纷纷举杯应和。将杯中酒一饮而尽之后,吴咏挥舞着筷子道:“吃,大家都吃,别客气”今天的饭菜,特别丰盛,鸡鸭鱼肉,样样俱全,而且还有一盘牛肉,甚至海货也有一些,当然最多的还是猪肉。

这些东西有些是吴咏年轻让鄢展拉回来的,还有一些是寨民们从其他地方换来。

而且因为吴咏的到来,以前被人嫌弃的猪肉,现在可是人人争抢的美味。

dx94.com 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